极酷汽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 > 正文

文章

野外生活怎么做D 《野外生存的教程》

admin2023-03-14文章70
今天给各位分享野外生活怎么做D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野外生存的教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在野外怎样生存??我急需!!

今天给各位分享野外生活怎么做D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野外生存的教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在野外怎样生存??我急需!!

帐篷-随遇而安的家,睡袋-成人的糨褓,背包-旅行者的货箱,防潮垫-可以折叠的席梦思,瑞士军刀-万用工具箱,望远镜-远大的目光,罗盘-把握方向厖,现代的户外旅行探险不再是穿草鞋、披蓑衣、戴斗笠的时代了,因此,必须掌握现代的旅行工具。

第一节 一般户外旅行装备

外出旅行露营,没有必要的装备是不行的,但也没有必要带得太多,也不能漏掉一些重要的物品。下面推荐给大家一张表(表3-1),行动前浏览一下,并按此表准备就可。原则是:在预见性的基础上尽量少带东西,减少负重,以最好的体力状态去完成旅行。所谓在预见的基础上准备是很重要的,例如吃饭,如果沿途各站均有餐馆和村寨,就尽量少带食品,仅考虑少量的巧克力等备用。仅食品一项就可减少许多重量,同时还可以逼迫自己学会找吃的。只要有人家的地方,都可以得到许多的帮助。

本书主要介绍一般户外旅行的装备,这是广大户外旅行爱好者所需用知道的。它们分为个人装备和集体装备两类,其中又可分为必需装备和可选装备。本章主要介绍的是一般的旅行装备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有些重要的物品将分别就其分类、选购、使用方法、产品及保养进行详细介绍,一般的物品则简单介绍:

表(3-1) 常用野外旅行装备表

个 人 装 备 集 体 装 备

旅行背包 睡袋 集体帐篷 共用餐具

睡垫旅游垫 充气枕头 共用炊具 燃料燃汽

换洗衣物 备用鞋袜 共用照明灯具 集体急用药品

洗漱用具 自用餐具 地图资料 队旗标志旗

手电头灯 身份证件 宿营工具 公用食品

太阳帽头套 自用药品 海拔仪 公用调味品

防晒用品 水壶饮料 指南针罗盘 急救用品

自带应急用食品 打火机防风火柴 集体证明 行程表

匕首瑞士小刀 笔记本圆珠笔 集体缝补用品 折叠水桶

卫生纸 垃圾袋 当地介绍资料 细绳细铁丝

自救用品 自用汽炉 安全带铁锁 登山绳

现金 雨衣雨具 ☆集体娱乐器材 ☆集体互赠礼品

☆手杖 ☆照相器材胶卷 ☆无线电通讯机 ☆卫星定位仪

☆废报纸 ☆自用娱乐器材 ☆温度计 ☆望远镜

☆多用手表 ☆太阳镜雪镜 ☆塑料布 ☆计步器

☆游泳衣裤 ☆腰包 ☆粉笔标志笔 ☆蜡烛灯笼

☆本《指南》手册 ☆互赠礼品 ☆救生圈 ☆露营报警器

☆吊床 ☆驱蚊剂器 ☆烧烤器具 ☆防身器材

☆净水器具 ☆脚套绑腿护膝 ☆收录音机

注:上表中注有☆符号的为可选物品及装备,即非必要带的物品,当然,有些时候是必须的,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故仅供参考。

第二节 装备的选择与使用

对于野外旅行装备的选择、购置与使用,是很有学问的事,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不少国内外的旅行用品可供选择,高档、中档、低档都有。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须认真考虑,可以首先问自己以下2个问题:

1。我打算经常外出旅行、登山、探险吗?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2。 野外旅行是常去未开发的地方活动吗?而不是一般的常规旅游景点。

如果你回答以上的问题是肯定的话,那么你及大家(集体)就应当认真而系统的准备。如果比较含糊或只是一般性的喜爱的话,那么就不用劳神费心了,最好是去参加旅行社的团队或是随便的准备些什么就可以了。以下是比较全面的介绍各种装备的基本知识、分类、选购及其使用知识,包括必带物品及可选物品。

一、个人装备的选择及使用

1. 旅行及登山背包

背包是装带各种旅行物品的重要装备,是旅行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将背包、服装、食品、鞋及睡袋共列为野外旅行的五大要件。一个好的背包就是一个好的伙伴,旅行家们都非常重视并爱惜自己的背包。

(1)分类及选择:背包一般从用途上分为普通旅行背包、登山专用背包、其他专用背包;从结构上又分为普通软包(简单无支架)、内支架式背包、外支架式背包等。还可以从容积、材质等方面进行分类。一个结实耐用的背包最好到旅行用品专卖店购买。普通的旅行背包(见图3-1)在挑选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背包外料是用密实防水的耐磨、防燃、防撕裂材料制造,多用人造纤维(Kodra)及高密度牛津尼龙布(Hi-density Nylon Oxford),一般用D来区分它们的功用,如420D牛津尼龙,1000D Kodra尼龙等,越高功能越好,越具有专业性,其缝线有些有防水喷胶膜处理。

B。较宽且厚实的背带、腰带及背垫,背垫有排汗通气槽(见图3-2)等。

C。 主包容积应当在50公升左右,并至少有2~3个侧包或顶盖包。

比较专业的旅行及登山背包(见图3-3)除上述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以下几点:

A。背包内有金属支架(多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或有外支架(即背架包,图3-4)。

B。肩背带(S型)、腰带是可以上下调节的,并有胸带。

C。主包容积应在50~80升,主包分为上下两个,可分装物品。

一般男士起码应选择一个在50公升以上的背包,因为在外旅行,男士应承担背负比女士更多的物品。女士可选择一个40公升左右的,背包大些可以少带,但如果买小了,想多带也不行了。因此,选择背包,宁大勿小。其二,应选择分包多(复合背包)及有内支架、有腰带的。

(2)使用方法:背包在装填物品上是很究竟方法的。一般的背包从上往下(见图3-5),分为顶盖包(用于装带雨具、地图、小食品等),这类物品在一旦需要时,可以很方便的请同行者帮助取出。两侧包(用于装带一些常用物品,如水壶、电筒、洗漱用具、卫生纸、指南针、急用药品、应急食品、太阳镜、手套、小相机、胶卷等物品)。大包(主包)则装带其他重要物品(如睡袋、换洗衣服、餐具等)。

装包原则:Œ常用的物品应在近开口处,宿营时才用的物品放在里面;轻、软的物品在下,重、硬的物品在上(不能压的物品应在上方)。重物在上有利于使背包重心尽可能的靠近人体的重心,不易使人腰腹部肌肉疲劳。Ž要注意背包左右的平衡,不能一边重一边轻。同时要注意两肩带要松紧度调节得合适并对等。

另外,背包外挂物品是帐篷在顶,防潮垫在下,这也是重上轻下的原则。

背包方法:由于装满物品的背包较重,应当学会自己将背包背在背上的方法,一是将它提放在高台处背上是最简单的方法,或者是人坐在地上背,再是用右手将背包提放在自己的右腿上,先入右手,挺身起来后再入左手即可。背包的整体位置应当这样,男子的腰带应系在髋骨部位,而女子应系在髋骨以上(即下腰),收紧肩带使背包紧贴背部,最后应当调节肩膀短带(图3—6),如果这时短带同背包等处呈30-40度为最佳位置和背带方法。

(3)产品介绍: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有许多的背包品种,主要有香港的NIKKO(日高),德国的BIG PACK和VauDe,韩国的Giant及一些合资企业生产的背包。这些产品都比较专业,品种齐全。下表列举NIKKO(日高牌)背包的有关资料,仅供参考。各种国内外的商品品牌在本书的第九章第二节中专门介绍,请注意翻看。

(4)补充介绍:目前,市场上有不少的背包是组合、多用途的,如母子背包(如NK-5000型,注:NK代表香港NIKKO品牌的背包,后面的数字是背包的型号,下同),即一个大的背着一个小的背包,平时大的可以用于出远门,小的用于一般的郊游,或者小的给小孩用。还有是两用包,即外表象一个比较大的腰包,但拆开又可以做背包使用,只适合一般的郊游。还有自带雨罩的背包、可以收起背带用手提的背包、带坐垫的背包等。

表(3-2) 单位:人民币 元

型号 容积及材料 参考价 其他说明 型号 容积及材料 参考价 其他说明

NK-36S 36L 338 NK-1898 87L 765

NK-503 45L 480 NK-1992 92L 810

NK-5800 66L 770 母子包 NK-616 58L 644 背架包

NK-1850 46L 405 NK-618 60L 655 背架包

特别说明:本章所有商品的资料(包括价格)均由昆明野外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提供,仅供参考,尤其价格不代表全国的价格。报价时间为1998年7月。此后发生的价格变动只会在本书的再版时修改。

(5)保养方法:背包受潮及弄脏后,一定要洗干净并晾干,存放时不要压重物,最好是把睡袋等平常旅行之物充填在内。如有缝线裂开或破损应及时修补。

2. 睡袋

睡袋同样是野外露营的必备之物,当然也可以用毛毯、榻花被、鸭绒被等代替,但如果打算经常外出旅行,那么还是建议认真的选购一个睡袋。

(1)分类与选择:由于睡袋使用目的不同,因而睡袋也大致分为普通睡袋与高山睡袋。从内填料(保温层)上可大体上分为羽绒和人造棉两种,羽绒又分水鸟绒、鹅绒、鸭绒等,人造棉又分晴纶棉、中空棉及美国杜帮棉(Du-Pont)和美国3M公司的Thisulate等。从结构(图3-7)上分为信封式和木乃伊式两种。

从保温性能上讲,羽绒睡袋由其含绒量的不同而又有分别,普通羽绒睡袋的含绒在20~40%,其他是羽。含绒在80%以上的是高级睡袋,价格很高,多用于高山登山之用。羽绒品种以水鸟羽绒最好,其次是白鹅绒、白鸭绒。人造棉中以中空棉最好,即在纤维中有多个空心小孔,其保暖性能也不错,且价格便宜,建议一般旅行可以首选这种。正品睡袋都有一个适用温度表说明,如普通睡袋一般标15℃—10℃—0℃,即说明可以在摄氏零度到零上15度之间使用。高级睡袋一般可以在零下40度使用。

从结构上讲:信封式(图3-7上)的拉链是可以全打开的,在外可以做睡袋之用,在家里,套上被套可以做被子。而木乃伊式是以人体形状特定设计的,上大下小,并且有头套,是野外旅行的最好用品。一般睡袋其面料是用尼龙稠,内衬是棉布或涤棉。

补充说明:所有的睡袋都可以压缩以便于携带,因而有些睡袋自带有压缩带,可以将睡袋压缩到蓬松体积时的23或一半。也有专门的睡袋压缩带买。

(2)使用与保养:睡袋的使用及保养原则一般是防火、防潮、卫生等。禁止在帐篷内吸烟,并远离篝火;如果睡袋受潮应及时晾晒干或用远火烘干;睡袋是个人专用品,因此一般不要外借他人使用,以防传染疾病。每一次使用后都应及时的凉晒,以杀菌。在不用时应处于蓬松状态,不要压缩,并定期凉晒。如果脏了,最好送干洗店干洗,不要用洗衣机洗。一般睡袋的长度都比使用人的实际身高长,当人睡进去平躺后,抬起脚部再放下,睡袋多余的部分即垫在了脚下,可以使脚部得到更好的保暖。

(3)产品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睡袋品种亦很多,进口的有德国的BIG PACK,美国的MARMOT,香港的NIKKO,韩国的DONGJIN。这些多是杜邦棉睡袋,普通及高级的都有。国产的多为鸭绒睡袋。普通睡袋一般价格在200~300元,而高级睡袋价格一般在1000元左右。

3. 防潮睡垫

睡垫是一项重要的物品,绝大多数的帐篷都没有防潮垫,只有隔离层,因而没有防潮垫是不行的。它起到防潮、隔温(保暖)、睡眠舒适等作用。睡垫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分类及选择

A。 充气垫:可露营及水上使用的两用垫,橡胶制品。大小上分单人气垫(图3-8)、双人气垫;式样上、分椅式气垫、管式气垫、合式气垫、格式气垫等。由于是橡胶制品,故比较重且易破损,不适合背包旅行。但如果是一般的汽车外出郊游是不错的睡垫。单人的价格在60~70元间,双人在110~120元间。国内主要是一些军工企业生产。

B。 防潮垫(沙滩垫):国际标准型(长1.8M,宽0.5M,厚0.01M),是用高密海绵制成,圆筒型,单人使用,由于它质轻(仅250g),且防潮,隔温,柔软舒适性能等均很好。是野外宿营的必备之物。价格一般在30~40元左右。全年都可使用。

C。 帐篷垫(旅游休闲垫):一种薄的特制海绵垫,是用新型的PE发泡材料制成,该材料在弹性、抗老化等问题上都比较优越。它一面有反光膜,另一面是彩膜。它的防潮、隔温及携带等性能亦不错,主要用于铺帐篷底层,再铺上防潮垫就更好了。夏季可以直接使用。但在寒冷的高山宿营时一般是两种并用。目前国内没有生产。但有一种相似的旅游休闲垫基本相同,可以代用。尺寸为1.5×1.8M。可供一个帐篷使用。收起来同防潮垫一样大小。价格在80~110元左右。

(2)使用及保养:这些垫子均是比较容易被刮破的、戳破的,故外出携带时应套上相宜的保护套。睡气垫时不能带钥匙(别在皮带上的)。

4。 野外用枕头:枕头可有可无,有即可“高枕无忧”。目前市场上有充气枕头买,也是橡胶制品,由于它便于携带亦深受广大露营者的喜爱。价格在10~20元一个。

5。 野外旅行服装

野外旅行的服装不论是内衣内裤还是外衣外裤,基本要求是要有保暖、柔软、透气透汗、宽松、静电少等特点,外衣还应该质地耐磨、色彩艳丽、口袋较多等要求。如果在雨季还要考虑有防水的性能。由于旅行服装品种多样,个人喜好差别大,选择时应考虑以下要素:

★ 保暖性:保暖是衣物的第一要求,除冬季外,一般白天的旅行可以穿普通的棉、毛制休闲服装,要宽松,对襟开,易穿易脱(即易散热)。冬季应当穿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如羽绒衣、羽绒背心(背心即保暖同时又方便双手活动)、毛衣、绒衣等。脱穿方法一般用拉链(可以快速脱穿),冬季的可以选择一些套头式,这样的保暖性能更好。

★ 透气与防雨:透气与防雨性能是一对矛盾,运动中的人体汗水应当及时的透过衣物排除体外,保持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因而,透气与吸汗应是选择衣物的第二要素。一般来说,纯棉制品的透气及吸汗性能都比较好,但它们也没有防雨功能,有一些高级的登山旅行服装就具有单向透气性能,即雨水进不去,而体汗可以排除,但价格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可以只考虑透气及排汗性能,防雨可以交给风雨衣担当。用这种面料制作的服装又叫全天候服装。

★ 多功能性:不论是衣服还是裤子,口袋多是较好的,口袋最好用盖而不是拉链,可以防雨水。口袋多可以装一些小物品。其他一些多功能是:有腋下排汗口(拉链式的);领子带雨帽的(最新式的是多角度探索帽);袖子可拆式的;裤子脚可以收脚的;衣服可以收腰、收髋(用拉绳)的等等。当然,功能多也要根据需要,不要贪多。

★ 色彩:在丛林中旅行,衣裤色彩的识别性应强烈,这便于相互关照、识别、寻找等,故一般应是鲜艳色,如黄色、红色、白色、蓝色等,如果有一些色彩的搭配,可以进行个体识别。一般情况下不能穿迷或绿色的服装(动物考察除外)。

★ 注意事项:有些衣裤是不适合野外旅行的,但不少人爱穿,故要特别提出来注意,如牛仔裤、牛仔衣、安纶裤、长裙、真丝衣服等。

产品介绍:目前国际上最有名的户外活动服装是用Goer-Tex(美国戈尔公司产品,见后述)等面料制作的服装,它是一种单向透气面料,是一种称为“世纪之布”的发明,其布料在一平方寸上平均有90亿个细孔,而每个细孔比一滴小水珠大2万倍,却比汗气份子大700倍,故细孔有单向透气性能,即汗气可以透过布料排除衣外,而雨水及风进不去。用这种面料制作的服装是野外旅行的高档服装,当然也很贵,相似的面料还有比利时生产的Sofitex、韩国的Finetex及日本的Gelanots等,也有其他的一些相近的国外品牌的服装,如奥索卡,NIKKO等,其价格稍低一些。在保暖性面料上,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有抓毛布(Polar Fleece),这种面料不起头,手感柔软、保暖性高、透气性好、汗水易散发等优点。

6。 旅行鞋袜:

在户外旅行,必须穿适脚的旅行鞋袜。一般穿普通的运动胶鞋、旅游鞋、登山皮鞋等均可。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要素:

★ 鞋子面料:一般运动鞋有皮革(牛皮、猪皮等)、帆布及其它一些人工合成面料(包括用Goer-tex),皮革面料的保暖、防潮、通气、护脚等性能都比较好,但比较重。目前一些合成的面料,同样具有皮革的性能,且重量轻,如一些高级登山鞋。

★ 鞋帮高低:鞋帮的高度有两个意义,一是保护脚踝不易扭伤,这在一些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尤其如此,鞋帮高可以保护脚。二是防止异物进入鞋内,如一些昆虫、有刺的植物种子等。但灵活性不如矮帮的,因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鞋底用料:鞋底的厚度及其用料同样重要,一般无乱石的平坦道路,可以穿一般的薄橡胶底的鞋(即常见的球鞋、胶鞋、旅游鞋等),如果是有许多的不平的石路或需要攀岩就必须穿厚底的胶鞋或皮鞋,否则,会擀脚,另外,有时在攀登时需要用脚尖登踩上升的支点,故硬鞋底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 尺码大小:长时间的旅行人的脚会因充血而有所膨胀,因而,在选购鞋子时应当比自己的实际尺码稍大一些,更不能穿紧脚的鞋。另外,由于冬季在雪山上旅行、露营,如果脚冷,要添加厚的袜子,因而,如果没有一定的宽松度是不行的。大多少视要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在两码以内。另外,一些地方将干辣椒塞在鞋子尖,据说有促进脚尖血液循环,预防冻疮的作用,不妨试试。

★ 其他设计:鞋底的纹槽也是很讲究的,纹槽的横、弧、园、竖等槽线是起到各个方向的防滑作用,我们可以从这些槽线的布置看出来,总之,槽线的作用是增加鞋子的摩擦作用,包括在泥地里行走。鞋带的系法常见的是穿孔式,为老式方法,用起来比较麻烦,目前,一般是穿孔与搭扣相结合,脚背部位是穿孔,脚踝以上是搭扣,穿脱都比较简单。

★ 袜子要求:在外旅行一般穿长筒棉线、毛线袜,这些袜子的吸汗性能比较好,过去的山间旅行者中一般是穿短裤(或灯笼裤)、下穿长筒袜。袜子起码要带两双以上,

使用与保养:凡是新鞋应在长途旅行前,应试穿一段时间,让脚同鞋子有一个磨合期,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解决。新鞋在用前可以在鞋内滴几滴白酒或酒精,可以达到除臭的作用。在旅行时,鞋带不应系得过紧或过松,应掌握好一个度。上坡及登山时,应紧脚踝部位,而下山及下坡时应紧脚尖部位,道路多碎石时应紧鞋帮部位,以防扭伤脚。道路平坦时应适当放松鞋帮,尤其是高帮鞋。鞋子不用时应注意存放在干爽的地方,如果已经受潮,应先洗净晾晒干。存放方法还应当在鞋内塞入报纸等填充物,以保持其形状。

补充―营地鞋:由于长时间的步行,脚部会冲血膨胀,因而到达休息地(露营地)后应及时换成宽大的营地鞋,让脚部放松休息。同时在户外旅行多少会因露水、水滩等将鞋弄湿,也有必要在露营地换成干爽的鞋。故外出旅行时最好多带一双营地鞋(一般用矮邦轻便的运动鞋)及一双轻质泡沫塑料凉拖鞋。它们在涉水渡河时,还有重要的作用(后述)。至于其选择没有严格的标准,备用鞋只须柔软适脚即可,拖鞋要宽大耐用。因此,一般外出旅行应当带上三双鞋。

7。洗漱用具:必须携带的洗漱用具有:毛巾(普通毛巾或压缩毛巾)、牙膏(以小型的为好)、牙刷、肥皂、塑料口杯(最好一物多用),这些东西有些可以大家合带(牙膏),以减少所带的物品。

8。自用餐具:外出旅行吃野餐的情况是很多的,所带的餐具必须要考虑以下要求

(1)重量轻; (2)多用途(便于直接烧煮); (3)坚固耐用。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餐具中可以选出适合野外旅行的餐具,建议选择以下餐具

★不锈钢餐具:这类餐具的品种很多,建议买一种有长手柄的长方形或圆形的不锈钢餐具。同时有一种三件套件及多件套(图3-9),很好用,价格在60~80元之间,进口的要贵得多。

★多用军用餐具:在许多军用品商店有售的一种铝制多用餐具套件,有外烧的锅可吃饭,还有盛菜的小盘,价格在50元左右。

★不锈钢保温饭盒:这种用品不能直接烧煮,但保温性能好,适用于寒冷的地方使用。

★塑料类餐具:这类餐具重量轻,价格低,但不能烧煮,耐用性差,但作为夏季旅行或者饮用的工具(水杯)亦是很好的。

至于用餐工具一次性卫生筷及不锈钢勺、叉均可考虑。

9. 个人照明器材:在野外露营必须带野外照明器具,多用手电筒、蜡烛及头戴式头灯等。手电筒使用灵活广泛,但需占用一只手,而头灯(见图3-10)可以腾出双手且所照区域随视线而动。它们各有所长,在选购时要视情况而定,但应注意体积不应太大,重量不应太重。建议选购塑料(工程塑料)外壳,具有防水性能的电筒,如果是长时间在外旅行,必须考虑带备用灯泡及电池。另外,手电在平常携带时应将内装的电池相互倒装(即电极相同的对在一起)以免漏电,旋转开关(如美光电筒)的可以不用。蜡烛是很有用的照明器材,它可以燃烧较长的时间,可以用可乐瓶做一个蜡烛灯,起到防风的作用。如使用手电筒,可在电筒上栓一根尼龙绳套在头上,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产品介绍:美国美光(MAG-LITF,图3-11)等电筒是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手电筒,它以优良的品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常同瑞士军刀一起互为礼品搭配。美光电筒有很多的型号,并搭配各种型号的电池,除可作电筒外,其灯头取下来套在下面可以作蜡烛灯使用。适合户外旅行使用的有M2A03H(197元)、M2A11C(230元)等型号,均是用5号电池。一般大商店有售。

10. 身份证件:带好自己的身份证及工作证件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如果是团体旅行可以带上团体开出的证明材料。如果是纸质的证件应当用塑料包装起来。身份证件应当随身携带,不要放背包内。

11. 遮阳帽头套:外出旅行应该带上适合的帽子

★ 遮阳帽(太阳帽):适合夏季使用,最好用长帽沿的太阳帽,色彩应鲜艳。

★ 宽边遮阳帽:在一些比较热的地方旅行,可以带上圆宽边的遮阳帽,如草帽、充气帽等。

★ 毛线帽头套:在冬季旅行当然要带具有保暖性能的帽子,尤其是在雪山上旅行。可以选择一些保暖性能好的毛线帽、登山头套(毛线制品)、风雪帽等。

12。自用药品

当人们换一个新的地方后,总会因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而生病或身体不适,在野外旅行尤其如此,由于人处于运动之中,生理机能对运动及其新的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另外,所去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卫生状况及饮食条件等因素,这些都对人的生理适应能力是个较大的考验。精神状况良好、体质健康、自身免疫能力强的人则不易患病;反之则易于染疾。但不论是何种情况,带上些备用药品总是必要的。不要过于轻信自己的体质及对旅行地的判断。也无须把各种药品都带上,以下一份清单供参考,各人应结合自己的常见病及适用药品而有所选择

A。感冒药:如感冒清,牛黄解毒片,黑加白,板兰根片等。

B。退烧、消炎、抗生素:如乙酰螺旋霉素,APC,清热消炎胶囊,白炎净,克感敏。

C。肠胃药:保济丸,氟哌酸,黄连素,颠茄片。

D。五官药:土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防裂唇膏(凡士林)。

E。外用药具:白药酊,白药,,绿药膏,伤湿止痛膏,绷带,纱布,药棉。

F。防虫蛇药:风油精,清凉油,蛇药。

G。急用药品:止痛喷剂。

13。防晒用品:在都市工作生活的人大多在室内工作,少晒太阳。一旦外出就可看出自己皮肤的娇嫩和脆弱。如果不想皮肤绽裂、阳光灼伤,除了带遮阳物品外,应带上一种适合自己的护肤用品。其实人的皮肤对阳光紫外线是可以抵抗的,只须在外出旅行的头几天里使用护肤用品,以后可以逐渐不用了(当然人也晒黑了)。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护肤用品极多,应选择经济适用的护肤防晒用品,如橄榄油、雅芳防晒霜(分15倍,30倍等)。

14。水壶饮料

在外旅行长时间没有合适的水饮用,是件不可想象的严重问题。如果预见到所去的地方缺水,那么就必须带水具,对水具的要求应当考虑重量轻、容积大、坚固耐用及保温性能(夏季除外),目前市场上有如下商品可供选择

★全不锈钢保温水壶:目前市场上的这种水壶很多,有600ml(毫升)、800ml、1200ml等容积的,其保温性能很好,只是价格较贵。一般在100元至300元。

★军用两用水壶:内是水壶,外是一个可用于烧水的容器,腰子形状很适用于野外旅行。价格也比较合适。

★其他容器:普通玻璃胆水壶、塑料水壶、太空杯、羊皮水壶等都有它们各自的适用用途,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玻璃钢饮水瓶(太空杯),很适合各种季节的旅行。带上一瓶可乐瓶也可以,喝完了装上水就是储水工具。

15。 应急食品:外出旅行探险时,可能会因一些原因掉队、迷途或者自己的肚子比别人先饿了,因而带上一些应急食品是明智的选择。应急食品应当少而精。并且热量高的食品,如牛肉干、火腿肠、巧克力、鱼干片、压缩饼干等,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

16。 打火机:在野外生存除了食物、水外,就是用火了,因此,带取火工具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是带打火机(含防风火机)或防风火柴,注意,打火机在不同海拔使用,其火苗大小不同,在高海拔区不如防风火柴好用。

17。 自用汽炉:在国外登山探险比较流行自带汽炉(又叫瓦斯炉)自煮饭菜。我们平常旅行尽管是集体旅行,自己(或者俩人合带)应当带上一套野外旅行汽炉。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有以下一些个人用汽炉:

★ 普通野营汽炉(见图3-12):电子点火,用普通标准气瓶(250g),优点是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缺点是比较重。价格在60元左右。

★ 折叠式汽炉:同上,优点是便于携带,缺点是接气部位不太好。

★ 进口汽炉(见图3-13):一般是EPLgas牌子的,是国际上很流行的登山探险用汽炉,优点就不用说了,但进口较少,价格贵,且气瓶不易更换或补充。

18。小刀具

外出旅行及其探险,没有刀具是不行的,在外军中甚至考核只凭一把多功能刀在野外及丛林中生存的本领,可见刀具的作用是很大的。

选择与使用:在野外旅行探险一般应带两把刀,一把大刀(如匕首),一把小刀。这里所指的小刀是可以收折的小刀(即折刀)。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小刀是瑞士军刀,在国内市场上有两种主要的牌子,一种是威戈(Wenger),一种是维诺斯

野外生存技巧

野外生存技巧

野外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3、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干嘛?将食物煮熟。答对了!它还有很多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可以驱走害虫,还可以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厉害吧,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何在野外生火。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等。

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

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最后,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些。

▲ 避风防潮

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 保持睡袋干爽

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 多穿衣服

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 睡前热身

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

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 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 敷料

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 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 消毒药水

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 洁净的棉花球

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 消毒胶布

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 胶布

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 各种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 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 其它

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寻找正确路程

寻找正确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a),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d)。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b),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

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1、总店:呼和浩特市呼伦北路28号蚂蚁户外用品店

2、王府井店: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王府井五楼蚂蚁户外用品店

有哪些野外生存方法和技巧?

1、野外生存体验的准备工作

出发之前,必须尽可能想象在野外将会面临的各种境地,以便准备相应的技能和装备。如何装备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露营活动的成败。以下物品是不可或缺的。这里需要提醒野营活动初次参予者的是:并非一个好的目标地和令人激动的行动计划就能变成一次好的露营生活。必须尽可能想象在野外将会面临的各种境地,以便准备相应的技能和装备,保证野外生活的安全以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野外,尤其是山区气候复杂多变,风雨交加的恶劣情形突如其来,如果使用那些价底质次、抗风防雨性能差的野营工具,则会露而无营、狼狈不堪,甚至造成险情。所以说出发前如何装备自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露营成功与否。帐篷:选择结构稳定、重量轻、抗风、防雨性能较强的双层帐篷为佳

睡袋:羽绒或鹅绒睡袋轻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须保持干燥,环境条件比较潮湿时,人造真空绵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背包:背包负重的秘密在于,它将大部分重量分担在臀部上,背包构架应符合自己的身体结构,并有结实而舒适的腰带

生火用具:打火机、火柴、蜡烛、放大镜。其中蜡烛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极好的助燃剂

野炊用具:水壶、多功能野炊锅、锋利的多功能折刀、餐具

专用工具:指南针、地图、绳索、折叠锹、手电筒、针线、鱼钩鱼线、砍刀、照相机

水和食品:热量大的肉类、糖类、脂类、千万别忘记带上盐

救生箱:解毒剂、消粉、感冒药、腹泻药、云南白药、镇痛药、纱布、胶带、绷带、消毒药水

2、生火技术

火可以遏制死亡,增添生机。它不仅可以将食物煮熟,而且有更广泛的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火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烟雾可以驱走害虫,另外还可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削尖木棍。因此必须学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地方生火。

正常情况下,打火机和火柴是最重要的点火工具。出发前在火柴上滴蜡,防止火柴变潮。火柴万一潮湿,将它放在头发里面磨擦一番,头发产生静电可使其干燥,另外,要记住:一只小蜡烛只损耗最小的能量就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而且蜡烛是良好的助燃剂。使用凸镜: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镜聚集后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火种。放大镜、望远镜或照相机凸镜都可以代替凸镜为您服务。

电池生火:用导线连接车辆、手电筒或收音机中电池的正负极时发出的火花可用来点火

钻木取火:这是一种简易的生火技术,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用一块坚硬的纺棰状木头在一块软木底座上磨擦钻孔,起初会落下细碎的木屑,尔后磨擦处会变热,为便于钻木,往往将硬的纺棰状木头缠在自制木弓上,加快转动速度,尽快引燃火种。

3、如何寻找水源、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山区寻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4、怎样在野外识别方向?

在山野中行进,常常会遇到迷路的情况,这时候不能慌张,要静下心来,利用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征物来识别方向:

影钟法: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多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图中a)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图中b)。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南北方向与连线直。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经纬度地区,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只是必须有阳光。用它可以检测你移动的方向。

表法:传统的手表有时针和分针,可用来确定方向,前提是它表示的是确切的当地时间。越远离赤道地区,这种方法会越可靠。将表水平放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南北方向。

简易指南针:一截铁丝(缝衣针即可)反复同一方向与丝绸磨擦,会产生磁性,悬挂起来可以指示北极。

植物法: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即是南方。

5、野外时间判断

在野外若没有钟表而想知道时间时,你该怎么办?按地球自转及月球公转的基常识,白天时可由太阳的移动,晚间可由月亮的移动来判断正确的时间,但这与季节、经纬度等有关,所以也不是非常准确。

如果你携带有指北针或罗盘,可在指北针或罗盘中心立一根火柴,指北针或罗盘指针转至正北正南方向,观察火柴杆影指的方向,杆影指向西(W)则是上午,杆影指向东(E)则是下午,杆影指向正北(N)则是正午,按杆影的移动轨迹可判明早六时至下午六时的时间。

也可以自己制造简便的日晷:用厚纸板两块,按照当地纬度的余角安置,在上面一块厚纸板口按顺时针方向从1至24画好字盘,将针插在字盘中央。安置日晷时字盘应向北。在3月-9月可按上法安置字盘,10-2月,应自下而上将针反插在上面纸板上并在其背面按照反时针方向画出字盘。

夜间可以用月亮判明时间,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可结合当时的月相和月亮的位置观测时间。

根据星辰的运动测量时间,最简单的一种是自北极星至小熊量座戽斗凹边底端β的星引一条想象中的直线,设想此线代表钟表的指针,北极星所在位置为字盘的中心,可以像读12数字的钟表那样测定时间,这需要你在平时清朗夜空时结合钟表时间经常观察星空,记住位置,在使用时就轻车熟路了。

6、采食野生植物要注意

1) 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生存知识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我国地域广大,寒、温、热三带气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属于温暖地带,适合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采食野生植物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鉴别毒与无毒。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采集到的植物割开一个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这个口子是否变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2) 野果: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山野灌木丛中都生长着许多可食的野果。诸如:生长在低山丘陵常绿阔叶灌木丛中的桃金娘,山地落叶灌木丛中的山桃、胡颓子,石灰岩山地落叶丛中的小果蔷薇,河谷落叶灌木丛中的沙棘、沙地、灌木丛中的山荆子、稠李等,以及山樱桃、山柿子、猕猴桃、酸藤果、棠梨、坚果等等。夏、秋两季这些都可以生食充饥。如无识别可食野果的经验,可仔细观察鸟和猴子都选择哪些野果、干果为食,一般来说这些食物对人体便是无害的。

3) 采食野菜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毒和去味。关于野菜的食法有生食、直接炒食或蒸食,还可煮浸。

蘑菇:蘑菇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头菌等。

蘑菇的一般的吃法是炒食或做汤,也可用火烤烤后沾盐食用,别具风味。

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对于识别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几种说法,诸如:

(1) 毒蘑菇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菇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 毒蘑菇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

(4) 毒蘑菇大都柔软多汁;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

(5) 毒蘑菇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6) 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菇则很很鲜美。

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

其它还有:煮蘑菇时,毒蘑菇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但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识,还必须根据实际经验。没有经验的人最好先认识一些毒性较大而且易发现的毒蘑菇,记住它们的特征,如果见到别的蘑菇也有这些特征就不要采食,这样就有致误食中毒了。

7、渡河常识

河流是野外活动时常遇到的障碍,有的河流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有的则是水流湍急,你该如何涉水渡河呢? 首先你要对河流进行一番“侦察”,做到心中有数。

先了解河道的深浅、流速,河底的结构。仔细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

涉水渡河要选择河水较浅、水流平缓、无暗礁、暗流和漩涡的地点,如果水深过腰、水流速度超过每秒钟4米的急流、不要无保护地涉水过河。涉水过河时,应当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划破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如果河底是淤泥底,应脱去鞋袜,赤足过河。

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要有适当的保护。

手持一竹竿,帐篷杆,树枝等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腰间绑一保护绳,在水中摔倒或被水冲倒,有保护可避免危险;在河两岸石块上或树木上拉架一条绳索,涉渡者手抓绳索或将安全带通过绳套和铁锁挂在绳索上过河;在河两岸架设一条有保护的绳索拉过河。集体涉渡时两人或三人、四人,彼此环抱肩部、身体强壮者应于上游方向,相互移动过河。

冬季涉渡冰河,应将棉衣和棉鞋脱下,涉水过河后再立即穿上,应注意不能穿棉衣裤和棉鞋过河,水湿后容易造成冻伤和失温。

遇有较大的河流,不要轻易涉渡,可就地取材制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简易救生衣等。

涉渡冰河时,最好在早晨通过,因为河水主要来源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夜间气温低、消融量小,早晨时河水最浅,容易涉渡。

8、迷路后的措施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离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

★争取回到原来有旅游山路的那座山上去。即使你已经下到谷底,而且已经很累,也要咬牙爬上去。不要偷懒,也不要心存侥幸去试别的路。

★如果已经找不到原来有旅游山径的那座山了,争取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一般情况下溪流迟早会把你引出去。遇到瀑布也要想办法绕过瀑布继续沿着溪流前进。

★如果山里没有溪流,你应该做的,仍然是想办法登上一座较高的山岗。根据太阳或远方的参照物(如村庄、水库、公路)辨别好大致的方向和方位,在这个方向上选定一个距离合适、也容易辨认的目标山岗,向目标山岗前进。

★人多的话,可以考虑把人员分成两组。一组留在原地山顶,另一组人则下山,向另一选好方向的山岗前进。下山的人要时常回头,征询山顶留守者对自己前进方向的意见。若偏离了正确方向,山顶的人要用声音或手势提醒他们纠正错误。当下山者登上另一个山岗时,他们再指挥原来留守山顶的人下山前进。这样,用“接力指挥”的方式交叉前进,就不会在山谷里原地打转了。

★如果登山者只有一个人,那么他唯一可做的,就在是辨别好方位下山时,要不断抬头看着自己原来选定好的目标山岗前进,只要你沉着冷静地去想办法,就一定会走出大山,脱离险境的。

9、在野外对动物的防范

兽类

遇见兽类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正视它的眼睛,让它看不出你下一步的行动。你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动发动攻击,这样会暴露自己。不要背对对方,在自然界中这样做等于表明自己是被猎者。面对对方,慢慢向后退。同时不能让它看出你想逃跑(自然界中某些动物后退的时候表示它准备发起攻击,兽类都知道这一点)。如果它跟进则应立即停止后退。注意:后退时一定要以匀速慢慢的走,即使对方没有跟近也不要快跑--这是野生动物的天下,它可以轻易的追上你,当你快跑等于表明自己是被猎者。尽可能不要上树(除非它没有发现你,或者你自信后援小组能及时赶来。),上树等于自断退路,兽类善于等待。

如果它不认为你是食物,并且发觉你不会对它造成伤害,观察一下之后它就会离开。你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它明白这两点。

蚂蟥:蚂蟥分旱地蚂蟥和水蚂蟥等多种。旱地蚂蟥一般生长在潮湿、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多活动在道路边的草丛上。人经过时会惊动它们,第一个人往往无事,后面的人一不注意就会被它的吸盘“粘”住,并很快爬到皮肤上。

防蚂蟥,有两种办法:

① 一种是防范,即将裤脚扎紧,撒上点风油精,在腿上、手上涂一些万金油等刺激性的药物。如果在蚂蟥多的地方区,还要不时地察看(挽开裤袖)。

② 一种是斗争,即干脆挽起袖子(手和裤),让皮肤暴露出来,旦有蚂蟥叮上就很容易觉察(蚂蟥一般是深褐色),这时大胆地用手将其扯下来(用指甲掐或烟火烫),再用手将它捏在手中搓弄,直至干死

野外生存的经验

野外生存技巧

野外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

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3.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干嘛?将食物煮熟。答对了!它还有很多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可以驱走害虫,还可以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厉害吧,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何在野外生火。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等。

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最后,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些。

▲ 避风防潮

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 保持睡袋干爽

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 多穿衣服

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 睡前热身

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

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 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 敷料

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 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 消毒药水

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 洁净的棉花球

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 消毒胶布

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 胶布

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 各种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 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 其它

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寻找正确路程

寻找正确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a),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d)。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b),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

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选择营地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危险性要小得多,但仍必须遵循营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1、在搭帐篷之前,必须仔细勘察地势,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以及那些风化的岩石,一旦发现附近有岩石散落的迹象,绝对不可以再搭帐篷了,尤其是靠岩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尽量要避免在凹状的地方扎营。万一发现滚石,应立即大声喊叫,通知同行伙伴。

2、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许多石块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迹,这是识别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标志。营地不要选在离泥石流通道太近的地方。

3、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

4、雷雨天不要在河滩、河床、溪边及川谷地带建立营地,以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

许多时候,营地都会选择在山脊上或河的两岸,以便于欣赏风景。较为理想的露营场所,不外乎河岸的台地或宽大的河岸。沙地平坦又干燥,而溪谷边有清澈的水流,也有可作为薪材的流木,气候良好时,这里是很不错的宿营地。 但是,如果下起倾盆大雨,山谷里的水很可能会突然暴涨,使河岸没入水中,冲走登山鞋、食品等,甚至连人一起冲走

5、雨季在野外宿营前一定要关注宿营地当地及河流上游地区的气候、水文情况,宿营时要注意在离水面几公尺高的高地上搭帐篷,不要选择雨水通道,要选排水良好的地方,还要选择危险时可逃生的路径。当一切都安顿好,还需时常注意水源流水量及浑浊情况以及流水声。一旦感觉异常,就要赶快逃。深夜或疲惫时都是导致灾难的主要原因,千万不要粗心或观察不仔细。

搭帐篷

1、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2、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3、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蓬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4、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5、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6、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7.为防止虫子进入,可在帐篷周围撒一圈煤油。

8.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

9.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

10.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远离水源则会给营地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险的。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风会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给人制造寒冷,甚至引发疾病,同时大风会卷走帐篷,至少会搅得人员无法休息,点燃篝火就更困难了,做饭取暖也难以保证,所以营地一定要避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请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不伤害野生动物,不乱砍乱伐,不破坏自然植被,不污染水源,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无炊具如何煮食

在遇险条件下,最好每天能吃一顿热食。熟食具有调理肠胃、消毒杀菌、营养易吸收的特点。但在许多情况下,求生者往往没有做食物的炊具,所以,他不得不改变一下做饭的习惯。下面的方法简便、有效,不妨一试。

⑴.炭火烤食

植物的块根,鱼、鸟、淡水贻贝和其它许多食物,可以直接在炭火上烤。在烤之前,可先裹上一层粘土或包上一层树叶,用这种方法绝不会烧坏食物。

采用此方法既不用拔毛,不必去内脏,也不用刮鱼类的鳞,到食物完全熟透后,只要剥去包在外面的泥巴,毛、鳞即可泥巴脱去。

⑵.篝火烤食

把野兽、小鱼、鸟、植物根茎小块,穿在湿木棍或小树枝上,直接放在篝火上烤制。

⑶.热石蒸食

这是古老的“蛤蚌烘蒸法”,效果不错。方法是把带贝壳的食物直接放在烧热的石块上或石块中间烤(某些肉料要用树叶或草包起来),再在上面盖一层沙子或泥土。等食物熟透后,一扒开泥土,蛤蚌、牡蛎等物便张开了嘴,即可食用。

⑷.土坑烤食

先在泥地上挖一个30~40厘米深的坑,将肉块、鸟蛋、块根及贝类食物放在坑底,在坑内放上绿色植物的叶子、青草或能保持食清洁的布。然后在小坑上盖一层2厘米厚的沙子或泥土,把火堆设在上面。但是不可把肉块放在树叶堆里烧,这样会产生烟熏味。

⑸.瓦罐煮食

用泥土做一个土制瓦罐煮食物,内部衬一层箔,然后往里放干净水和要煮的食物,再加入烧热的石块,直到水开了。用大绿叶盖上至少1小时,直到食物完全煮熟。

今年对户外运动而言可真算是个灾年,老是出事,有偶然的因素,但更多不幸直接来自莽撞,自大,缺乏经验。雪山我没钱去爬,攀岩我也不会,也就在秦岭里晃荡过些时日,胆子是越爬越小,越来越感觉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神灵庇护,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说不准哪天也“猎犬终须山上丧”。

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对这坐大山有了点浅薄的了解,有些经验,写出来,这些东西,大街上的那些《生存手册》里说的很泛泛,这里针对秦岭细化深化,指望新手看了多个心眼,老鸟看了帮忙更正完善和补充。

总体来说,在秦岭里一般的户外运动危险性是很小的,无非背包徒步野营野炊,但在极个别情况下,一些意外情况会发生,我所说的野外生存自救,就是指这种非常情况下的必要措施。

广义秦岭山脉东西1600余公里,南北数十至二百余公里,人烟稀少,植被丰富,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总体地形和天气情况都是非常复杂的,低海拔登山的天堂。

一般遇险,大至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1.迷路 从秦岭地区历次山难事故来看,迷路所直接导致的户外悲剧要占到60%以上,这远不是用指北针就能解决的。

首先,指北针的使用必须与大比例军用地图相配合,出于保密原因,一般人难以获得。

第二,具体的使用指北针配合地图野外定位,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新手难以掌握。

第三,即使确定了自己的所在点,如何到达安全地域或补给点,也是个复杂的问题,远不是想当然的两点连一线这么简单。

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做到尽量避免迷路,在沿路的显著地形点(比如河流拐弯,显眼的大树或奇石等),注意多角度观察,以免走回头路时无法辨认。注意记下特征点之间所耗费的大约时间。在每个岔路口做记号,用自喷漆比较显眼,但不大环保,可以用10CM左右长的红毛线,挂在路边树枝,显眼而且方便。在海拔3200以上的石海地区,一旦天气恶劣,能见度降低很多,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又无树枝可挂毛线,建议用自喷漆隔10米做箭头记号。

第二,如何找路,经常遇到一些分岔点,不知道走哪边,这时候不光要做好标记,还要注意分析路的情况,简单根据地形和目标点的关系判断路的选择,具体的说,要去的地方在北边,通常不会选择往南边的岔路,要上山,不会选择往下的岔路。在某些岔路,路的指向大体相同,那就要调动你眼睛仔细分析,看哪条路可能人常走,分析路边挂断的树枝,路边野草的长势,地上有无明显人的脚印,积留树叶的多少,相信不难做出判断。实在不行,随便择一往前探上几百米,一般也会得出结果。

第三,一旦迷路,应该怎样做。这里已经有两个具体事例,2001年5月,天津大学5名学生太白南坡迷路,两男生天黑后下山找路,一人不幸坠崖身亡。2002年5月,上海一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丢下装备找路,结果路和装备都找不到,活活冻饿而死在暴风雪中。

还有198?年咸阳鼓风机厂5名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寻路不当,死亡三人。

一旦迷路,切记沉着冷静,所有求生必须的装备必须随身携带,绝不可分头找路,先在附近找到合适的干爽避风的宿营或休息点,仔细分析可能所处的位置,绝不可摸黑找路,遇雨雪雾能见度极差时,应就地休息,注意保持体温,必要时就地扎营,等待恶劣天气的好转。

2001年10月,一南京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后,就地宿营,天亮后安全找到正确路径脱险。天气好转后,如果还是无法找到来时的路,注意找寻山谷下撤,一般秦岭山谷中都有溪流,沿溪流下行,第一不用担心水的补给,第二,相对丛林地带好走许多,第三,基本不会走弯路,不用担心再次迷失方向。第四,沿溪流必定可以遇见村庄或公路。

当然,溪流有时候也不那么好走,但沿溪走,是一定可以走出去的。一般正常速度,少则一天,长也不超过3天。切记,一旦选定下撤线路,必须严格贯彻到底,中途的计划变化,只会带来更多的不测。全体人员也必须坚定决心,千万不能动摇,一般来说,人的肉体要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抗造的多。人绝望了,离死也就不远了。 2.野兽 大凡提到山野的危险的,给人头一个难题就是野兽,事实上,就今天的环境来说,遭遇野兽被伤害的几率不比在高速路上飚车出事的几率更大,现在的野兽,一般还是很害羞的,懒得与人为敌的,不过,真要碰到了,也该有以防万一的准备。

具体分析一下,一猪二熊三老虎,这是山民按危险度排的座次,不过秦岭中多了个特产——羚牛,可称超级杀手。

一般人很难想象野猪的凶猛,实际上山野里经常能看到成片掀翻开的地面和刨倒的树,这就是野猪干的,而且野猪的数量也相当客观,遇见的几率很大,成群的野猪不可怕,它们有安全感,哪怕把你围在中间也可以高枕无忧。单个的野猪异常凶狠,视人类为天敌,必用大獠牙除之而后快,所以,一旦遇见这种孤独杀手,千万不能慌张,先原地不动,一般此时野猪会有狂躁的表现,什么动作也不要做,不能蹲下,这对它意味着进攻信号,不要刺激它,面向野猪慢慢倒退,直到退出它的视野之外。除了枪,不要指望能用什么武器对付它。

狗熊,这个的威力大家都清楚,一巴掌下来脸就没了,一般生活海拔1000M——2000M的地区,不过相对野猪来说它的攻击性不强,而且事先会对你发发出警告,给你充足的逃窜时间,但是,带着幼崽的母熊,这个妈妈杀手,出于本能,对闯入它视野里的人,会疯狂追杀,不要指望两条腿能比它四条腿跑的快,除非它根本不打算收拾你,一旦追过来,迄今为止除了爬树我还没听说过其他保命方法,1998年周至县一名农妇曾遭其袭击,装死,结果被其折腾了大半天,险些因失血过多真死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样的办法还是不要试了。老虎,秦岭里已经没有了,除非从动物园跑出来一个。

羚牛,看起来最温顺的,秦岭里最危险的就数它了,似羊似牛,笑面杀手,秦岭各海拔都有活动,基本上每年都有个把山民遭其不幸,春季,由于高山食物缺乏,常到1500米左右的山谷觅食,也是最容易伤人的时候,成群的羚牛并不危险,麻烦的是落单的几乎都是受伤落败的成年雄牛,性情烦躁,通常是将人顶撞致死。从已获得的有限经验看,冷静,缓退,不要激怒它,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还有个传说一直不知真假,羚牛号称“森林卫士”,一见到篝火就要踩灭,不过我想,该生火还是要生火。其他的狼啊豺啊豹子啊,这些小家伙,这年头只能自保,一般伤不了人,除非你一个人摸黑走夜路,不过我相信没几个胆子这么大的山友。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可能在路上碰到的,晚上宿营,除非你笨到把帐篷支在野兽的窝里,出于本能,动物绝不会袭击帐篷,最多围着帐篷转两圈,因为晚餐的食物残渣可能吸引了它,所以,背包食品什么的,一定要记得放在帐篷里,别被它吃了,然后就可以安心睡觉了,在枕头边放把刀,多半只会自残或者伤了你的同类,2001年8月新疆就出过这样的事,睡觉的人紧张的把风声当成野兽的吼声,迷糊中把旁边的同类胡扎一气(还好没扎死),由此可见,人是最凶猛的!

3.洪水 欺山莫欺水,今年秦岭里6月初的山洪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每年6-9月是秦岭的雨季,一场连夜暴雨就可能导致山洪,因此,被洪水困在山里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具体分析,深圳519山难问题就出在宿营地上,相对秦岭山区来说,一般在水面三米以上的地方扎营是很安全的,而且越靠上游,可以相对离水面越近,当然也要具体分析,看宿营地是否有被水漫过的迹象。一旦夜间有暴雨,必须保持警觉,注意水情的变化。一旦洪水发生,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被困在某个河谷边的宿营地上,来时可以涉水通过的河面显然已经不能通行,这个时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水还在上涨,有可能威胁到你的小窝,什么都不要说,赶紧搬家。如果天已放晴,可以就地呆上两日,一般经验,水退回原来状态大约需要一天到两天时间。修身养性就是。如果还在下雨,就有点麻烦了,3-5天的连续降雨,在雨季很正常,计算一下自己的食物和燃料和自己的体能,燃料和食物都充足,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足,就必须赶紧考虑走人,必须趁体力还充足的时候冲出危险区域,心寸侥幸的等待,只会导致体能的下降和信心的丧失。沿溪下撤,走溪边的山腰,肯定可以走出去,见机行事,该上就上,该下就下,遇到断崖绕行或迂回,只要保持信心,总是可以走的。但是,有时过河是不可避免的,这时,至少两人以上才能安全过河,一人结绳,一人保护,注意,水混处是急流,水清处是缓流,有根手杖会稳当很多,水深过腰,河道超过10米宽,99%无法过河,选择河道较窄处砍树搭桥过河,水深过膝,选择河床中石头较突起的地方过河(便于脚反水方向抵住),某些时候还方便“摸着石头过河”。某些时候可以选择“大跃进”,选择好水中下游容易攀附的大石头,借助水流和注意手和脚的划水斜线向到达,再依次向下,比较有难度。小步慢走,但注意在水中时间太长体温急剧丧失。注意做好洗澡的准备,该保护的东西事先注意防水,一般落水10秒内水进不了背包,注意背负的重心平衡。千万注意,晚上御寒的睡袋和备用衣物绝对不能弄湿,可以考虑用结实的塑料袋加胶带密封,当然,有防水袋就更好了。最后,注意最好不要赤脚过河,鞋湿了可以弄干,脚底板划了影响走路就太惨了。

4.失温 在山野中导致人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失温,也就是体表温度急剧下降导致个体死亡,说起来简单,吃的饱穿的暖就可以,但在山野的复杂环境中却时时需要注意。具体分析,冬春季,秦岭登山过程中,遭暴风雪袭击的概率还是不小的,海拔低点的地方也罢,有植被的掩护,避风和宿营都是不难做到的。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石海地带,一旦被困,无遮无挡,不管你穿多好的风衣,体温还是会被山风无情的一点一点剥夺。这种地形相必大家都有认识,几乎很难找到可以搭帐篷的地方,而且,一般帐篷的抗风性也不是很好,所以,直接钻进帐衣里也就可以了,没必要非支起来,没有帐篷,山民的做法是用大张的油布或军用雨衣来代替,效果差点而已,这样好歹有个防风雪的空间,再钻进睡袋里或是穿上所有衣服,将所有的塑料袋夹在衣服内层,不透气但可以尽量保持体温,感觉冷时吃点东西,想保住小命还是不难做到的。不过如果象华峥嵘那样什么装备都丢了,那也真的没辙了。在夏秋季,夜间山里的温度还是很低的,如果衣物和睡袋不慎在渡河或大雨中搞湿,晚上还是很难熬的,假设又因为大雨不能生火,那么,首先,架设好掩蔽所,即使有帐篷,也要考虑到微小的渗漏,毕竟市面上大部分帐篷的防雨能力不是特别好,所以,最好在林间以几棵树的树干为依托拉圈绳子,将小树枝最好是小竹子整齐的架在上面,堆成屋脊型,上面盖上大张塑料布,再压一层竹子。这样,在下面搭帐篷,可以万无一失,而且在帐篷外也有点地方可以活动。如果不方便挖排水沟,在帐篷底下垫几层竹子效果也很好。然后,绝不能穿着湿衣物钻睡袋,统统脱光,一般的真空棉睡袋只要不是湿的特别厉害,还是可以保温的,帐篷里是可以烧气或酒精炉增加点温度,但也只是权宜之计,再不行,用最原始的方式,光着身子抱着你的同类取暖,不要害羞,效果一般还是不错的。生火,这几乎是每个户外爱好者所必须掌握的最重要技能,对付失温的最好办法,先说引火,山民可以轻易的用几根火柴点着一堆湿木头,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大可能做到,办法是准备一小塑料瓶酒精或者一瓶被煤油浸透的木屑,都很轻便易用。火源也要注意,多带几个一次性火机并且额外准备一盒密封好的火柴以备不测,不要迷信什么ZIPPO。点着以后,注意柴火的架放方式,如果需要长时间无人看守的“过夜火”,办法是将大木头整齐排列码放在火堆正上方只留很小的空隙,这样通常第二天早上还能看见一点微弱的炭火。采药的山民没有帐篷和睡袋,基本上都是这样蜷缩在“过夜火”边睡觉的。

野外生存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天地万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法则,自然界更是如此。在野外生存也有一定的法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野外生存法则有哪些,希望你们喜欢。

野外生存法则一:求救信号

1、信号种类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信号的种类有:烟火信号、地对空信号、体示信号、旗语信号、声音信号、反光信号。

2、如何使用信号求救

[点燃火堆]

连续点燃三堆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些青草等产生浓烟的物品,每分钟加6次。夜晚可燃旺火。

[声音求救]

在不很远的距离内发出求救信号。可大声呼喊,也可借助 其它 物品发出声响,如用斧子、木棍敲打树木。

[利用反光镜]

利用回光反射信号,是有效的办法。可利用的能反光的物品如金属信号镜、罐头皮、玻璃片、眼镜、回光仪等等。

[在地面上作标志]

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或在雪地上踩出一定标志;也可用树枝、海草等拼成一定标志,与空中取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

记住这几个单词: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医生)HELP(帮助)INJURY(受伤)TRAPPED(发射)LOST(迷失)WATER(水)

[留下信息]

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以备让救援人员发现。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能了解你的位置或者过去的位置,方向指示标有助于他们寻找你的行动路径。一路上要不断留下指示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在自己希望返回时,也不致迷路——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着想走的路线,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导。

野外生存法则二:野外点火方式

1.击石取火

找一块坚硬的石头做"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大火种上。一条边缘带齿的钢锯比普通小刀可产生更多的火星。当火种开始冒烟时,缓缓的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火种的,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火种。

2.电池生火

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的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像电炉丝一样通红。

如驾车旅行的话,可取两根长导线,连在电瓶得正负两极接线柱上。如果没有电线,可以用两个扳手或其他金属工具代替。如导线不够长,可将电池从车中取出。将两根导线末端慢慢接触,短路会产生火花。这时,一块沾了汽油的布是最好的火种。

3.弓钻取火

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的旋转。这样会钻出黑色粉末,最后,这些粉末会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火种。

4.其他 方法

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摩擦发烫时,将火种吹燃。

还可用两块软质的木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或椰子叶底部的干燥物作火种。也可以在一块软木底部刨一条直沟,然后用一根矛状硬木尖端前后"犁"行,这样首先产生出火种,最后将其点燃。

野外生存法则三:寻找方向和路径

1.太阳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2.利用星宿

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a),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d)。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b),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3.以手表看方位

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用影子更准确。

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4.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使用指南针,可使地图和实际地形的方位一致,探知现在你所在的地点和寻找的目的地的方位。

指南针务必水平地拿着,而且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米,高压线55米,汽车和飞机20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米。

野外生存法则四:避雷方法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野外生存法则五:生存知识

1.野外觅水

(1)海岛觅水

在海岛迎风坡一侧,往往有水也有食物;还可以在岩石的洞穴里找到淡水;挖掘海岸“井”取水时,水坑要挖在潮汐标志以上的安全地带,其深度要能使水汇集在坑底。要撇去表面水,待沉淀后用上面水,当然煮开以后会更加安全。

(2)植物取水

许多植物的绿色坚果,由于味酸可以迅速止渴;发黄的竹茎空节、海岸边灌木根,以及15~20cm高的嫩植物等都有水。

(3)动物取水

水分占鱼体重量的50%~80%,只要每天获取3kg鱼,即可以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对淡水的需要。其方法是把鱼切成小块,或在鱼背上用刀划出十字口子,然后,用力挤出水来;或取出大鱼内脏,饮用鱼内流汁。

(4)冷凝制水

如果在海上漂流,可以在船上撑起一个“雨篷”,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上升到雨篷顶部,经冷却会变成水珠流到船底,收集起来以备应急之需;挑选健壮、枝叶浓密的嫩枝条,套上塑料袋,袋口朝上,袋的一角朝下,能收集到凝结水;或将刚砍断的新鲜植物枝叶放在大塑料袋里,温度升高时会产生凝结水;在沙漠中,选择潮湿地方可以利用太阳热能蒸馏造水(图10-1),24小时能收集50mL左右的水;海水和尿液通过蒸馏,也可以饮用。

(5)找水与净化水的方法

可以到河流上游找水;沿着鸟类的飞行方向找水;干河床下找水;河道转弯处外侧最低处找水;山脚下在植物茂盛的地方找水;在峡谷底和斜坡下寻找泉水;跟踪人或动物足迹可以找到水(例如,蜜蜂离开蜂巢不超过6.5km,大多数昆虫会在水源半径90m的范围内飞行);要净化水,可以把水煮沸,加少许盐,或家用漂白剂、净化水药片(1~2片)并摇晃均匀,在沉淀半小时以后可以饮用。

在严重缺水的环境下,要减少消耗、减少运动。例如,少说话,不吸烟,鼻尖相碰多人近面呼吸;不要用舌头舔自己嘴唇,可以抹防裂油、动物油,或在嘴中含小卵石或硬币,可以缓解渴感;或在沙地里挖一个坑藏进去,藏到齐脖子深,可以挡住热量对人体水分的蒸发,把挖出的沙土堆在坑旁,能够提供阴凉。

注意:在万般无奈、口渴难忍的情况下也不能喝白酒(非洲土人称其为“老虎奶”)。

2.野外觅食

(1) 植物类 食物

不能长期依赖单一植物作为食物来源,也不要断定鸟类、哺乳类或昆虫类动物食用的植物一定能被人类食用。

1)尝试植物:一个人一次只能尝试一 种植 物。当感觉不适时用木炭灰催吐。可以切下植物闻一间,如果发现有苦杏仁味,或桃树皮气味则弃之;可以挤榨汁液涂在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有不适也弃之;如果没有不适,可以触动唇、舌或咀嚼一小块,如有任何不适同样弃之;如无不适,可以吞咽一小块并等待数小时,如仍然没有不良反应,可以认定该植物安全可食。

2)采集植物:使用洁净的空袋子、空篮子采集淡绿色幼枝、球根、块茎、落果等。注意不要采集带有乳白色、乳状汁液的植物;不要采集亮红包植物;不要采集分裂成五瓣形的浆果;不要采集茎叶上有微小倒钩的植物;不要采集枯黄的叶子;不要采集成熟的羊齿类植物等。

3)确认植物:例如,温带地区的蒲公英、荨麻、车前草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棕榈类、野生无花果、竹类;荒漠地区的仙人掌、刺梨;极地地区的云杉、北极柳、地衣;海岸地区的巨藻和紫菜等,可以食用。

还有些植物,譬如,乔木树皮的内层,某些树木的树胶和树脂,白桦和枫树的树浆,以及相某些真菌植物、沙漠植物、热带植物、海滨植物、海藻植物等均可以食用。

注意:有些植物是有毒的。例如,当人体皮肤与某些植物接触时会受到刺激,引发皮疹,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不要误食某些有毒植物,如果把夺命草认作野百合或野洋葱就麻烦了。

(2) 动物类 食物

所有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有些动物(如昆虫)在捕捉时几乎不需在什么技巧,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狩猎才能得到。因此,应该掌握一些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捕捉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不要滥杀无辜。

味道鲜美、肉量充足的是成年雌性动物。动物越年幼,瘦肉越多;动物越年老,脂肪越多,肉质越粗糙。

野外生存的睡袋使用方法

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和。 避风防潮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保持睡袋干爽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多穿衣服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睡前热身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关于野外生活怎么做D和野外生存的教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