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酷汽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 > 正文

文章

双子杀手导演李安(双子杀手电影影评)

admin2022-10-01文章120
双子杀手 影评 李安重组父子关系与求真的拍摄技术,都是对我们说着未来

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上映一周。很多媒体对其进行了介绍和宣传,鼓吹影片的“技术”点。目前电影评分7.1。

但是和他的其他电影相比,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完之后都批判?

在当代中国电影导演中,李安可以说是最特别的一个。细数李安的过往,确实有很多值得标记的点。

双子杀手 10月18日 老少威尔史密斯同屏对决

在他的导演生涯中,李安拍的电影并不多,但他获得了许多奥斯卡奖、金球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等。此外,李安是电影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和金球奖三项世界电影大奖最佳导演的中国导演。

李安导演在世界电影界的成就不容忽视。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完成了14部故事片,都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

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09年《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2007年《色戒》、2005年《断臂山》、2003年《绿巨人浩克》、2000年《卧虎藏龙》、1999年《与魔鬼共骑》、1997年《冰风暴》、1995年《理智与情感》、1994年《饮食男女》、1993年《喜宴》、1992年《推手》。

但历史不代表现在,过去的水平还是会降低。比如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之后,没有其他同级别的优秀影片可以与之媲美。

这部新电影怎么样?

毕竟这部电影的宣传和介绍是这样的:

"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在两人的激烈较量中,他发现这名杀手竟然是年轻了20多岁的自己,一场我与我的对决旋即展开,而背后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个50岁的男人突然遇到一个20岁的自己,想自杀。这听起来像是一部合适的科幻大片。反正得是《源代码》《黑客帝国》《回到20》(美版)之类的科幻片,只通过访问,并行空就能穿越回过去或者未来。

结果这部片子竟然是武侠片?

如果总结这部电影的真实情节,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

"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专业技术十分精良,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他发现这名杀手竟然是年轻了20多岁的自己。在跑酷打斗中,发现真相是:这名杀手是被克隆的自己,而背后的大老板只是想要他的战士永远在战争中保留年轻、勇气和无耻,这样就能永远保持战斗力。"

没有太多深入的故事设计,在影片的思想内容上注定是浅薄的。

为了政治正确,电影里必须有一个亚洲人,一个黑人,一个女人,背后的大老板必须是白人男性。电影的组合很丰富,但故事内容并不丰富。女性的角色是要被主角保护的,亚洲人的角色只是一个导游(开车、坐飞机、订房间)。整个过程就是主人公的英雄主义。

难怪网友看完电影后评价电影简单。

比如豆瓣高票评论:

身为李安粉我都不知道这片有什么值得吹的,克隆人伦理问题讨论的很深入吗?无非科幻作品老调常谈那一套。父子关系映射很有水平吗?建议您重看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一个连女主角都无比空洞完全工具化人物的电影(那位被炸死怒领便当的亚裔兄弟更滑稽),咱就别夸文戏了成吗?当然片子是有创新的,动作场面在高帧率形式下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李安也特意设计了很多镜头去凸显它。但这些也就15%,剩下85%都在故作深沉,却也没深沉出什么东西。如同一位肌肉帅哥在软件上向你发来邀请,你兴冲冲得赶去酒店,结果人说其实我想找人聊聊文学,你说那好吧聊文学也可以,结果肌肉男从背后拿出一本《小时代》。大概是动作片都太无脑,李安拍了个中学生思辨水平的都被部分人吹上天来

为什么这么多网络自媒体写这部电影,下面读者的留言还是怀疑和负面的?

因为正义在人心,观众不会被忽悠。

“没意思。不好看,不刺激,不悬疑,不科幻。”

这是我看过的最能概括这部电影的评价。

我承认我是被电影的介绍吸引到电影院的(当然,原版电影比配音的便宜也是一个吸引)。

如果说热闹只是因为武打场面的话,香港电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可以拍出来了。香港的老邵片,成龙的,李连杰的武侠片哪个不是真的精彩?20多年过去了,用过去的水平去忽悠观众是行不通的。

李安的武侠梦,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就可以看出来。

在他的第一部电影《推手》中,他借主角之口说:香港武侠片不好看,那不是武侠,那是瞎打

李安对武侠片的理解是,有中国传统的功夫技巧,比如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比如招数和套路。这确实是中国武术的优良传统。

在《双子杀手》中,有许多武打场面。每次激动的时候,为了展示功夫的实力,我们会多次使用慢动作,在紧张的气氛中突然放松下来。也许李安以为武打动作中突然的慢打可以表现出高超技巧和氛围的悬念。但是过度使用慢动作只会打破节奏。

这种强行慢放的镜头,相比跨越几大洲的快速环球旅行,表现出的节奏更为混乱。

一个跑酷过的杀手。

“没有燃点”,这也是值得吐槽的地方。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感觉是我太贪心了。

可能李安想在两个小时内装下太多东西,所以他不停的奔跑,飞驰,穿越了几个大洲。看到电影里几张私人飞机的图片,我甚至想,这是私人飞机的广告吗?这个广告太硬了。

因为内容太多,节奏很容易被打乱:一次在美国,一次在哥伦比亚,第二天晚上在欧洲。来回旅行的时候,除了想起私人飞机在夜里轰鸣的轰鸣声空,并没有意识到当时频繁转场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为了拍这部片子,我去了很多地方,所以要非常用心的去看。

我有理由怀疑,青石电影是为了参加头条影评《双子杀手》而写的赞歌。但这个数字还是有点良心的,正如文章最后写的: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视觉盛宴正在被开启,它正向我们显示着电影的无限可能。"

电影一直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但如果一部电影中只有“技术”值得提倡,比如120帧的3D画面,自身经历的震撼,那只能说明电影本身思想内容的浅薄。

且不说国内很多影院的屏幕根本做不到这种技术,导致观影效果大打折扣。一味强调技术工具的作用,要小心马克斯·韦伯对“工具理性”的提醒:工具虽然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长期来看会带来更大的副作用。

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

电影毕竟是电影,是艺术内容和技术的结合。忽视技术手段或者艺术含量就是变态走路。

就像有网友评论的那样:

这么强调科技,难道李安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给观众看的,而是给电影院做技术宣传的?

请不要因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忘记了应该被重视的艺术、思想和内涵。对技术创新的强调,很大程度上显示了电影思想性的浅薄。

过分注重形式,就会忽略内容。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电影本身是否好看,而不是技术。

有客观的观众评价:“镜头很好,剧情不出彩。”

我受不了这个情节。我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只能获得瞬间的轰动。但是我还会去电影院吗?我不会。

也许目前还是有可能的。如果说李安原本是想建立一个新的可能性灯塔,那么现在李安只做了这一步,搬来的砖都是别人家的。

然而,你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吗?当然有。

“只有烂电影,没有烂演员。”

这部剧里的每个角色都是他们自己。看到电影,你也会感叹:这就是他们自己,活在这个电影里。但是内容的简单限制了演员,他们本可以更出色。

最后,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好看吗?

我会说:不错。

值得再看一遍吗?

说再见。

双子杀手 发 双子 野心访谈 李安坦言做电影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