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酷汽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 > 正文

文章

彝族娃娃亲受法律保护吗(凉山州移风易俗)

admin2022-10-06文章77
中国彝族

(观察者网消息)每当提到凉山,话题总是转到贫穷和孤立。然而,当镜头拉近时,还有许多更令人震惊的当地习俗,“早婚”就是其中之一。

“移风易俗”的推广,正在遏制更多的悲剧。

6月23日,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视频调度会。截至当天,全县已签订治理天价彩礼、殡葬事务、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承诺书2万多份。仪式上,“小婚”的26名监护人当场签署了解除协议,并返还了66.6万元的统一礼金。26对“早婚”夫妻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3岁,最高6万元,最低9000元作为定金彩礼。

凉山脱贫攻坚答卷⑧ 文明新风 吹 进乡村山寨

6月27日,这一数据再创新高——据“布拖发布”微信官方账号统计,当地已主动解除733对青年婚姻;16对新人结婚,从当初支付48万天价彩礼到现在的9.8万,降幅390%;减少了21个丧事,从计划支出的26万元减少到8万元,减少了225%。

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

一个很难返回的客户

高额彩礼、“卖女儿”、“早婚”……很难想象,在21世纪的凉山彝族地区,还有很多类似的习俗。

比如未成年人订婚,也叫“早婚”,是当地根深蒂固的习俗。据《南方周末》7月3日报道,在布拖,无论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都有亲戚或朋友订了“早婚”。

西华大学民商法学者张邦普的一篇论文说,早婚制度是凉山彝族习惯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凉山布拖山区女孩结婚。

低龄婚姻制度是指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时就让其结婚的制度。虽然早婚现象在城市越来越少,但在凉山彝族农村却大量存在。早婚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能保证等级制度内的婚姻,也是优先考虑叔伯叔母婚姻的体现。

另外,“议价”也是梁山普遍认可的说法。谈价是指男女双方结婚时,男方向女方支付金钱作为结婚条件的一种制度。这种行为被外人认为是“卖女儿”。

在这些制度的限制下,没有缔结和解除婚姻的自由。

虽然很多被订了早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和订了早婚的当事人结婚,但彝族社会的观念是,一诺千金,毁约必受罚。此外,在习惯法思想的支配下,早婚的解除引发了大量的家庭矛盾甚至恶性群体犯罪。

张邦普还在论文中指出,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不得早于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此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适用的法律规定中,结婚年龄限定为男方20周岁,女方18周岁。但在彝族社会,9岁、13岁、17岁、21岁是女性的适婚年龄,农村仍有未成年结婚现象。而彝族常见的姑舅通婚,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规定。

好在在移风易俗的推动下,这些现象有被遏制的趋势。

政策颁布

今年5月1日起,《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对遏制“高额彩礼”等陋习做出了明确规定。凉山多部门出台《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规定凉山州彩礼金额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同时,禁止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和接受彩礼。

《指南》规定,领导干部、党员、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村干部和财政供养人员、人大代表、CPPCC委员等应带头严格执行规定的彩礼上限,凉山州彩礼金额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原彩礼低于10万元的县(市)或地方严格按以前规定执行),叔伯、兄弟、媒人等。

目前,凉山各县(市)正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布拖县为例,截至6月23日,布拖县已签订2万多份承诺书,应对天价彩礼、大办丧事、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风俗变化深化等问题;已主动解除“早婚”399对,落实低价彩礼12对,简易丧事16起。

2022年6月17日,在布拖县1800多名代表参加的移风易俗动员大会上,布拖县政府的一名代表说,“从今天起,布拖所有的女儿和儿子都要娶女儿,所有的人生来平等,都有婚姻自由。”

微信账号“布拖发布”称,6月21日,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暨签署低龄婚姻解除协议仪式上,26名低龄婚姻监护人当场签署解除协议,返还统一礼金66.6万元,其中26对低龄婚姻夫妻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3岁,缴纳最高保证金6万元。

截至2022年6月21日,已有135对“早婚”被主动取消,彩礼被退回。图片来源:布拖发布

托县乐安镇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暨“早婚”婚姻解除协议签字仪式图片来源:布拖发布

虽然这些数据都是擦肩而过,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基层努力

在梁山,婚姻往往与金钱挂钩。

据《南方周末》报道,当地缔结“早婚”时,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的订婚钱(首付)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托县一名叫普日的公务员说,“如果(男方)不给(订婚钱),只是口头约定,可以不履行,但给了(女方),就必须履行。”

“彩礼20万元以上的人比例高达79%,而布拖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万元。”今年4月以来,布拖县移风易俗专题课题组经过两个多月的广泛调研,访谈了7573人,回收问卷2.3万份,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人们仅在彩礼上的支出就是年收入的几十倍。

这些彩礼来源高达74%的亲戚众筹,给农村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一些家庭男青年到了适婚年龄却“娶不起老婆”;有的家庭“娶了媳妇又返贫”,甚至欠下巨额债务;有的家庭为了娶媳妇,要先娶个女儿,不仅把婚姻物质化了,还把钱抠出来空。

所以在移风易俗之前,女方是很难取消家庭或者离婚的,因为不仅要面临两个家庭关系恶化的风险,还要退还和补偿高额彩礼。甚至出现了因结婚彩礼未谈妥、离婚彩礼未偿还而引发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为社会治理埋下了隐患。

此外,高昂的婚丧费用也增加了当地人的生活负担。

据《凉山日报》6月22日报道,近年来,布拖县群众办丧事时,大量讲排场——有的比宰牲畜数量,甚至大张旗鼓地砸钱砸物,发名烟名酒,造成铺张浪费。有的人席地而食,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村容村貌差,“视觉贫困”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近年来,布拖县的“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礼金数额从过去的几十元到现在的几百元、上千元不等。根据发放的23000份调查问卷,农村家庭每年的礼金普遍在5000元以上,政府官员的礼金从6000元到1万元以上不等。本来“礼轻情意重”,却演变成了用金钱衡量感情。很多人被“人情”压得喘不过气来,直接导致家庭开支增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关于治理高价彩礼丧事的承诺书。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为了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让当地年轻人解除“早婚”订婚,减轻人情消费负担,乡(镇)、村(社区)负责了大量的调解工作。

该报称,当地基层工作者既是“法治宣传员”,也是“情感专家”,他们都尽力向公众解释清楚“早婚”积累的弊端,并通过引用“早婚”导致婚姻破裂的真实案例,引导双方签署终止协议。托县之所以能够一次性解除399对“早婚”,也是因为前期的普法工作做得很到位。

此外,当地制定了相关规定,明确凡已决定“早婚”的,必须在本实施意见发布之日起2个月内解除订婚关系,返还的礼金不得超过原订婚彩礼。任何人不得强迫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已订立婚约的未成年人由乡(镇)或村(社区)负责调解。

为了把“难事”做深做实,布拖县全方位布局,迅速建立制度体系,高水平推进布拖县移风易俗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其他县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治理天价彩礼、管理殡葬事务、治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政策宣传、经费保障、责任追究”七个专项工作班。

此外,选派100多名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干部、乡镇和县部门负责人组成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顾问团”,参加移风易俗座谈会22次,邀请县人大代表、CPPCC委员积极为深化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建言献策;邀请纪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对内容和要求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

布拖县在建章立制的同时,还广泛开展调研,充分听取基层群众的呼声,为科学决策奠定群众基础。针对布拖县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三套问卷,包括60个关于天价彩礼的问题、39个关于大型丧葬活动的问题和29个关于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成立了以县级领导干部为首的12个调研组,深入684个村(居)组、3个社区、46个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展了广泛调研。在全县12个乡镇120个村发放问卷2.3万份,并建立精细化工台账。

调研范围广、涉及人数多、投入大,有效地为布拖县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提供了民主、有力、真实的基础数据。

数据收集完成后,布拖县立即组织起草各项规定方案,对收集到的问卷和调研报告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和汇总,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从中提炼出治理天价彩礼52条、治丧61条、治理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76条。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三个意见”的初稿。

初稿在不断修改完善的同时,稿下发到80多个县级部门、12个乡镇、125个村(社区)、684个村(居)组,不断修改优化意见的内容。

6月17日,在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上,这份关于治理布拖县“天价彩礼、大办丧事、居住环境脏乱差”的“三点意见”正式出台。

相关消息传到网上后,网友们也对基层的辛苦表示敬佩和理解。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峨边彝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