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酷汽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 > 正文

文章

谢达山:关于纪年表述和异历换算的探讨

admin2022-09-30文章97
山东省派历城 四进 攻坚工作组与历城区政府联合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活动

4.公历和农历之间的年度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12年)使用的是皇帝在位历和朝代历,辅以支、支历。民国引入公历后,特别是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的年表,在古今比较的计算和现代年表的表达上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岁末前后的月份和日子。现在的历法和月历都是用支和支的历年来标注的,比如2014年农历的吴佳年,2015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年份。《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一些最近更新的家谱,也有类似的年代对照表(如武进图书馆近300种新书中就有20多种对照表)。但以上对照表只能反映公、农年份重叠的部分,在月份日期时会“错误”,让人摸不着头脑。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通常公历年包括上一个农历年末的一个多月和下一个农历的前十个多月。比如2015年,和农历相比,是第二年。事实上,从元旦到2月18日,在吴佳从11月11日到12月底是49天。2月19日是乙未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12月31日只是乙未年的11月21日,接下来的38天将是2016年的沈冰年。比如岳飞“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年表是公元1141年。所以有的资料误注岳飞生卒年为1103-1141年,有的则写成“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等。事实上,“绍兴心有十二月二十九日”已经跨越了1141年,还在继续

民国二十八年阴阳和历

有时公历年会跨越三个农历年。比如公元18年1月1日是王莽年(12月被定为正月),天风四年是12月25日,从1月5日算起的第五天就是丁丑年。1月6日是天丰五年正月初一。十二月二十七日是天风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的五天是元年。也就是说,公元18年,除了农历戊寅的整年,还包括丁丑的五天,以及己卯戊寅前后的两年。

也有一些公历和农历的第一天,如公元13年1月1日,贵由的正月初一,王莽的建国后第五年。如果是农历年,则阳历的末尾会出现下一年的开始;如遇闰年,农历年末顺延至下一个公历年初。

以上三种情况里,遇到农历闰年,一个公历年里就有两个相同的农历月;若是平年一个公历年历就有9—12个相同的农历日。例如:1893年1月1日,是光绪十八年壬辰十一月十四,同年12月31日是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廿四,期间就有十一月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等11个同名月日,毛泽东即出生于该年十一月十九,据叶子龙等人查阅《韶山四修族谱》记载:毛泽东“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 对照公历,是年末的十一月十九,由此核定毛的生日为公历1893年 12月26日,于是毛泽东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面条,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后来公众所知其确切的生日就是这么来的 。

上述两种历法之间复杂的交叉关系,决定了现代编纂正史、地方志和家谱的必然要求。如果年代表达不严谨,历法换算就不准确,史料也就失去了意义。

动词 (verb的缩写)日历年相关内容的表述

年份的表达主要是时间,时间体现在数字上。自西历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很多表述,如“西历1924年”(中国外交年鉴)。为了统一数字的使用,国家语委等七单位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了1995年《出版物中数字使用规定》,并于2011年更新了标准。按其要求:公历的世纪、年、月、日要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841年、80年代、2015年4月12日。对于非公历年份,使用汉字,如:清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新四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民国三年十月六日等。在纵向排列中(如家谱等。),公历可以用汉字表示,但要明确定义。

目前,世界上通用日历年的最大单位是世纪。一百年的历法称为一个世纪。因为没有0年,所以通常从1年到100年末称为第一个世纪,下一个世纪从被100整除的那一年开始。比如2001年是21世纪(或者1世纪设为99,按照这个定义,2000年就是21世纪的元年)。下一个世纪,10年算作“年”,习惯上把2001-2019年称为21世纪初,2020年称为20世纪20年代,以此类推。下一年是年、月、日、时,俗称年、月、日等。历史上,1840年鸦片战争前叫“古代”,1919年五四运动叫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叫近代,再叫当代。

公历中的阿拉伯数字简单明了,如2015年4月12日(“日”俗称“日期”)。农历通常用汉字(和树枝)来表示。每年的十二个月(闰年的额外月份,加上前一个月)分为四季:春、夏、秋、冬。每个赛季,孟、钟、纪三分;一个月30多天,中下;初一至初十,中间十一至二十(或二十分,鲁迅诗:“居上海三十年”);从21日(20是大写的“年”,如石民《中央日报》的“年4天”)到30日(或30日,如石民《黄海日报》的“36年”);每天以地支的名义分为十二个小时。明朝中期以后,西方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传入中国。世人称钟分时或分,称时为大时。这个重要时刻的名字已经被淡忘了。一天的第一时间相当于北京时间今天23: 00到第二天1: 00,丑的时间是1: 00到3: 00。以此类推,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晚交一个小时,月末的月份和年份是有区别的。

农历持续半个月左右,有24个节气:立春、雨水、觉醒、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夏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由李编的林德历法规定,上个月的闰月应该是没有气的月份。至今如2014年农历九月,次月只有立冬节气,若无小雪,空气适中,则定为闰九月。节气基本对应阳历中的某一天,农事以天象为指导。这就是阴历沿袭各个朝代,盛行于民间的原因,也是“阴历”名称的来源。其中,立春节气原本是枝和枝的公历年的开始。

关于年初的确定。立春是分年的开始,立春在历史上是春天的开始,所以也被称为春节。而在夏历闰年,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遇上了立春节气,也就是上面说的“二春”乱象。汉武帝拨乱反正。太初元年(前104年),太初历定为“夏义”,夏历正月为一年之始。两千多年来,官方行政和民间习俗都承认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大年初一)的开始。作为从属和辅助的干支和十二地支对应的生肖也随着“夏征”而变化。《元史》、《史明录》、《清实录》等对此均有记载。,而民国以来的资料更详细,有历史,有志气,有记载。而那些被司马迁视为“使人害怕”的占卜吉凶、预言厄运、八字算命等法术,至今仍以立春为元年。沭阳易经专家秦在其2013年的《易经》中坚持认为:“农历二年只能算作春节的开始。例如,在2004年...立春不会被算作沈嘉年。”我认为秦先生的观点作为历史传统文化之一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让世界“不得不”改变两千多年来符合发展的既定习俗,似乎是相当荒谬的。

关于缩写和省略。公历具有独特的特点,所以除了严格的公共管理文件外,“公元”一词大多被省略了。必要时“年、月、日”也可以省略,数字之间用一个停顿隔开,如《中华民国世界知识》中的“1946、5、23”;可以简称为“前一年×公元前”。使用公历时,如2015年4月12日、2015年2月24日,可简化为2015年4月12日、2015年2月24日。民国可以简称为“民国×年,人×年,人的时间”。建国是历史上的里程碑,使用频率特别高。第一届政协会议国名时,民建代表黄炎培等人提出用“中华民国”简称,中共代表李达提出用“中国”简称,被大多数代表否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中国和其他国家目前都简称“中国”。也有人建议以“共和国”作为简称,用“建国前后”代替带有政治色彩的“解放前后”或“建国前后”。提交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表明这一点。还可以用中性词“丁格”来表达改朝换代的意思,如《明代河南参政墓志铭》:“曾大父葬时,丁格在际,四面无乱。”《近代前夕的发展与延宕》:“正当明清战争肆虐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不及物动词数字和历法结合的科学表达

历史上有过多次改元改历,如孟西月(一月)为正的夏历、商朝阴历(十二月)、冬月(十一月)为正的周历、秦统一中国后的建阳春月(十月)。汉武帝开始采用夏历(后来的张地开始配支支历),一直延续到清末。到了民国时期,废弃的年号改为国号,月、日的排序与西历相同(实际上是同一个历法不同的名称)。虽然所有的行政文件都用新历法表述,但民众一时难以改变旧习俗。同时,农历还用来记录月份和日期,如“中华民国十二月二十五日”。从那以后,日期的表达就以各种形式出现了。由于公历和农历有上述三种交叉的情况,当代的编年史,尤其是续族谱,往往是模棱两可的。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值得探讨。

一个是当年的对比换算。中华民国历年与公历同名,1911年是确切的公历日期。对比公历和农历的日期,目前唯一可以查的日期就是年份。比如公元2015年通常对应农历二年。其实2015年的确切日期是“农历五月初一11月11日至农历二年11月21日”,而第二年对应的是2015年2月19日至2016年2月7日。因此,笔者认为,目前版本的对照表只能作为参考。

二是有序表达。通常,当代的人物或事件都是在农历之前的公历,公历之后的公历之前的民国农历。如金陵张村吕氏族谱记载“1952年6月25日(仁辰闰五月初四),1909年10月12日(元年11月24日)”。

三是统一表述。比如“20、20、咩、年”等常用词或名称,要统一用同音字。如张《毗陵族谱》所载“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或谢《毗陵族谱》所载“二十五世纪阴晴”……第一女子适学上学,迁铺。“(店铺和地垫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名称)不妥当。

第四是表达准确。目的是避免歧义,误导后人。有些旧书只用年号记录年份,容易出错。如施恩堂《张氏族谱》所载常州词派创始人的生日,原是乾隆二十六年。因木刻不清,修复时误为十六年,民国丁海修复时演变为十六年。作者在考家谱时经历了许多曲折。当代新修订的族谱(包括部分身份证)往往是公历纪年和农历日,如《省属庄韩氏宗谱》:苻坚出生于1957年8月11日;另一种是在公历的年份之间添加分支。如《云氏家传》中的云依群(中国文化和新闻事业的杰出军人)“于1978年12月10日在宁病逝”。如果先例中没有“再”,就会被误认为公历8月11日;后来的情况往往被认为是农历十二月初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达方式。

笔者认为,避免歧义或错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统一表述,用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如公历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农历使用的中国数字,以及其他缩写和省略。其次,阳历和阴历分别表述为上述金陵张村陆氏族谱。再次,是民国之前的年号加上分科历年,不用画蛇添足换算公历年份;民国后注:若农历十一月上旬以后的日期落在公历次年,可将上述例子改为“恽逸群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戊午十一月十一日)在宁宁病逝”(注:有人说他死于次日凌晨),可将上述例子改为“苻坚生于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丁酉生于八月十一日)”。又如《小柳徐氏族谱》,载庄乐天(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徐伯欣的生母)“卒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仁五”二字应在农历之后;例如,“1904年农历12月19日”经过比较后改为“1905年1月24日(陈佳12月19日)”。

七。参考资料的选择和编写。

咨询资料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高科技工具可以事半功倍。目前,在书店或图书馆里有许多种年鉴。除了上述秦的著作外,还有2007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历》、2009年8月王平辉主编的《新编中国民间历》、2015年1月范主编的《新编实用历与中国传统历》。我推荐2002年11月版的郭士贝和张正祥编著的《恒历》,其特点是公历与古代历法日期比较时,在支表后附加公历12月31日对应的农历年的月份日期,这样就可以推算出农历年延至次年的日期,如2014年12月31日(吴佳为11月10日)。

此外,互联网上还有很多种电子万年历可供选择。笔者常用的是汉代万年历(选用吉祥的老黄历),有以下特点:一是操作简单,只要把阿拉伯数字算在要查的年月的框内即可;二是信息容忍度,纵向可以达到前后任意日期,横向基本覆盖相关内容;第三,实事求是客观,其自明之言:吉凶、禁忌等“没有科学依据”。

在正史、地方志、族谱中附上年代对照表,可以方便读者参考比较,值得推广。建议在公历年后加列一栏,即公历12月31日对应农历的日期(一般情况下应说明),如上述郭、张编著的万年历,以免两历交叉造成误解。

作者是常州市家谱与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市武进家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济南首次集中供地,83宗土地情况一览